位置:首页 >  清林书房  >  著书立说
《历史学者高清林》
发表时间:2016-07-12     阅读次数:     字体:【

高清林,男,开原市莲花镇糖房村人,1933年12月6日生。 1953 年开始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 1994 年退休。退休后,高老不甘寂寞和虚度晚年,坚持致力于开原地方史的考证、考察、研究和写作,笔耕不止,著述颇丰,有开原历史第一人之称。

记者来到开原市新城街鑫悦家园高老的家里拜访。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居民楼院,普普通通的建筑样式,既不豪华,也不奢侈。高老家在 3 楼, 90 多平方米,客厅兼书房装饰简洁,朴实,阳台处摆着一盆文竹和其它几盆并不起眼的小花。电脑、打印机和满柜子的藏书,书香气息浓郁。不必说古今中外的史书、古本开原县志……光是高老平时收集的历史资料、一摞一摞成册的手稿和散堆的打字稿,就让记者唏嘘赞叹不已。高老说:“我写地方史缘于我的长兄高墨林。刚退休时,我无所事事,在城边开了半亩荒地,靠种植瓜果蔬菜、栽花养鱼打发时日。 1996 年初,长兄邀我回莲花老家,并郑重其事委托我协助他修改和编撰《莲花地方志》,这是长兄一生的心血,也是呈献给莲花子孙后代的一份厚礼,我觉得责任重大,义不容辞,长兄还向我介绍了新石器晚期的糖坊北山遗址,东山、四方地等土城,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1998 年,我与族兄高墨林合著的《莲花地方志》出版,从此,我就走进了编写地方志的队伍,对开原地方志的研究也一发不可收拾。” 交谈中,记者进一步了解到, 1999 年,高老完成了 26 万字的《开原历史地名考》,该书及《莲花地方志》均获铁岭市 2001 年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2004 年,出版了 34.9 万字的《五朝重镇开原》; 2007 年, 35 万字的《图说开原》出版; 2012 年,应邀完成中国地方文化通览辽宁铁岭卷《开原马市》一篇,别看区区 3 万多字,高老用时却是一年,其修史之严谨由此可见一斑; 2013 年, 30 万字的《开原简史》已经脱稿即将出版。

高老早年就喜欢写作,尤其是民间故事,其中莲花民间故事他就写了 50 多篇,但由于种种原因都不幸遗失了,只有几篇还在记忆里残存。为了写地方志,高老天天到开原图书馆、开原地名办借阅相关的图书和资料,有《开原图说》(明朝版)、《辽东志》、《奉天通志》、《清史稿》等几十部,后来又通读了《辽史》、和《金史》,有 40 多册,是高老用自行车带回家的。“有些图书和资料不准外借,就只能边看边抄,主要摘录与开原、铁岭等地有关的第一手详实史料。整整 2 个月,我就跟上班似的。”说着,高老翻出两大本《辽东档案》的手抄本,那发黄的纸页,写满了一行行永恒的文字。为了借阅《昌图府志》和《昌图县志》,他连续一周坐火车去昌图县图书馆和县志办,由于至诚,昌图县志办的同志同意给他 20 天在家阅读的时间,他非常高兴,赶忙把《昌图县志》背回家中认真阅读并按时归还,其它等地也大体如此。为了方便写作,高老开始学电脑,还与时俱进地开博客、当拍客……目前,共发表原创博文 800 多篇。其中,开原历史地理考证、考察的博文就有 400 多篇,还先后在《辽宁老年报》《铁岭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地方史文章 60 多篇。“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是我一直的人生追求和目标。”说到这些,高老很是自豪。少年读书,青年教书,晚年写书,看似普通寻常的三步曲,却构成了高老的智慧人生。

为了考证开原地名史,几年来,高老走遍了开原的山山水水,大小村寨,对开原的名山大川、文化古迹,数以百计的地名进行实地考察。从西汉望平县的沿革到清末开原小孙台附属地的产生;从古城的黄龙北枕、线河烟柳到清河月夜、嵩山象笏;从明边墙、清柳条边到老城的崇寿寺塔,高老都作了详实的考察。四平市叶赫镇、西丰平岗镇、铁岭凡河镇、康平、昌图老城等地,也都留下了高老的足迹。高老考察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不足 50 里地骑自行车,超过 50 里坐公共汽车,去外县市区坐火车,自备干粮和相机。“为了实地考察莲花地域明长城的走向,我和长兄从糖坊村出发,一路穿山越岭,向大台山开始追踪,并在石龙山,向南过叶赫河,到大台子沟口,又西去小台子沟,一直到镇北堡南界,都真实见到了明长城的遗址,还重新认定了镇北关。”那时高老已 60 多岁,高墨林 70 多岁,其难度可想而知。“记不清是那一年了,我只记住是夏天,我去马家寨考察陈屯北山的高丽城,就一个人从西头往东头主峰走,但见北山树木阴森,遮天蔽日,我一个人本就孤单,深谷里还不时传出奇怪的吼声,一条蛇倏忽间从林荫道上闪过,吓得我浑身冷冰冰的,脚险些崴了,一路踉踉跄跄。一里多地,连个人影都看不见。据说因为恐惧,当地的老百姓也很少来到这里。写文章是个苦差事,写史更苦。但不论写什么,我主张贴近史实,追求真实,不给子孙留后遗症。”

高老学富一方,却虚怀若谷。他说“我是开原人,我见证了开原的发展和繁荣。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四季更迭、历史变换都时刻牵系我心。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写地方史,不是光想自己出几本书,而是想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和念想,使他们不但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还能记得住这浓浓的乡情,让开原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

注:(本文为《铁岭日报》记者采访资料,编者征求高老同意,略有修改。)

 
上一篇:高清林的五部专著
下一篇:《导语》--------《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