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古城概况  >  古城记忆
游记《探访开原老城》文/北之雁
发表时间:2016-12-10     阅读次数:     字体:【


探访开原老城


文/北之雁

知道辽北开原这个地方,是缘于婆婆的平常描述(她是开原人,孩提时代在开原老城中度过,至今那里还保留着已归公的百十间老房子)以及近年来笑星赵本山所拍摄的电视剧《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他也是开原人,随着这些电视剧的热播,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开原和铁岭这座“大城市”)。曾作过“三国故都”(大金、东夏、东辽的开国都城)、五朝重镇(辽为咸州城,金为咸平府城,元为开元路城,明为辽东地区的北路屯兵城,清为辽北驻防城)的开原老城,是明代兴建最早的古城之一,一直是辽北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素有“辽北古城”之称。这里至今还流传着宋徽钦二帝的故事。金灭北宋后,于天会六年(1128年)七月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押到咸州上京囚禁三个月。老城内曾经有一锁龙桩、一囚龙厅。虽然老城曾经的辉煌现已不在,但尚存有中国最北方青砖塔的崇寿寺塔、清真寺和西南角一段城墙及百米护城河遗址等古建筑,开原老城和赵本山已成为开原旅游的两张名片。我与老公利用五一休息,去开原老城探访一番。

从沈阳站乘火车1个半小时到达开原,开原火车站设计别致,没有喧闹,有种宁静的美。开原的城建、绿化都很不错。我们打的十几分钟就到达了老城,只见方圆4平方公里的老城静静地矗立着。在老城的西南,一段约百米足两层楼高的土墙巍然耸立,那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城墙遗址。穿过2004年刚修复的宏伟的南门-迎恩门,我们从回族人口稠密的、较繁华的东关进城(婆婆是回族,小时候就住在东关)。除了几家生意红火的清真饭馆外,满眼是拆除房屋的断壁残垣,街道也很脏乱,两边偶存有一些百年老屋也多是屋顶杂草丛生、衰败破旧,和我想象中的静谧古城大相径庭。听说从2004年开始,老城在“修旧如旧”原则的指导下复建,计划用五至八年时间,投资50亿元,将老城全面复古。特别是古城南门至钟鼓楼约 1公里沿街两侧的房舍一律采用明、清风格的仿古建筑,再现古城风貌。


我们先乘一辆“倒骑驴”来到东大街路北的清真寺。它始建于1406年,坐北朝南,青砖瓦舍,四合院,总占地面积为3383平米,建筑面积800平米。在造型上美观大方,建筑典雅,表现了我国古代高深工艺。其中有门房5间,中为门楼,东2间为殡仪室,西2间为架子房、沐浴室,分男女大小净间。正房5间为讲堂,是阿訇讲学、诵经、会客、办公的地方,也是住宿之所。东厢房3间为对厅,西厢为大殿及望月楼。大殿为古代宫殿式建筑,都是聘请能工巧匠建造的,楼堂殿宇精工雕琢,望月楼和大殿前厦的燕尾上均雕刻花草树木和各种鸟雀,颜色适度,十分雅静。望月楼为2层6角亭阁式建筑,顶端为银月衔星,是寺内最高建筑,气势巍峨,上冲宵汉。正殿前后有五块匾额,中间一块“真主独一”,为道光皇帝亲赐,保存至今,周围精刻有花纹,龙凤和皇帝玉玺,悬挂在大殿正门上方。其余四块,左两块为“正教长存”和“教传千古”,右两块为“趋公慕义”和“亘古清真”,可惜已毁于“文革”其间。 1948年,周总理来开原时曾在老城清真寺东间居住过,寺内还保存着中央慰问团访问期间赠送给清真寺礼物,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提词和字画,毛泽东亲笔题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锦旗,敬存完好无损。目前清真寺亟需维护,已申报了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那天恰好是星期五,老城的回族男女老少纷纷在大小净间净身后,虔诚的脱鞋进正殿做礼拜。我们在此还打听到了住在老城、素未谋面的婆婆的舅妈,并取得了联系。等了半个小时,已77岁高龄但身板硬朗的她冒雨赶来,执意带我们去她家。

没走几分钟,过了天主教堂,就来到了她独门独院的家。这是典型的辽北民房,低矮的院墙,宽敞的院子里有一大片菜地,养的2只小狗从狗窝里跑出来冲着我们直叫。三间面积不大的平房,房檐很高,门窗框却很低,大窗户是由12个能单独打开的小玻璃窗户组成,平时只打开一、两个通风,想必这样的设计是由于辽北的冬天漫长而寒冷。中间屋是厨房,两边屋住人,土炕不大,炕上摆着炕柜。老太太在停电、烧煤炉的条件下,忙活了1个多小时,愣是做出了有鱼有肉、荤素搭配的4个菜,盛情实在让我们过意不去。

吃饱了饭,我们便去寻访婆婆家留下的百十间老房子。这时天公不作美,偏偏下起了暴雨,雨滴竟有铜钱般大。趁着雨小了些,我们便按着亲戚的指点,找到老房子所在的地方,却只看见三间当年卖油用的门市房,已破旧不堪,没人居住了,丝毫没有百十间老房子的踪影。

我们冒雨向几位老人打听,才知道这些原被粮站占用的房子已拆掉了,腾出了足有4个篮球场大的空地,我们只好望着开阔的空地,怅然所失地离开。又向西直走了1里多路,来到老城最中心的钟鼓楼下。这是在1991年当地群众捐款集资重建的,高七丈,楼起三层,但却没有向外人开放,一层还出租做底商了。据说原来的钟鼓楼为数百年的古建筑,顶层悬有铜钟一口,重四千多斤,用报晨昏,并资警备,十分实用。比如失火,更夫便会以东西南北四街为准,按“东三西四,南五北六”的规定撞钟,因此群众对它备加呵护。可惜却在1970年时,被老城镇革委会以妨碍战备交通为由彻底拆除了,铜钟被砸碎。此外,原有的明清时的真武庙、社稷坛、忠孝祠等三十余所大小庙宇均荡然无存,包括城墙、城门,扒的扒,推的推。那个“破旧立新”的年代真是不堪回首。

我们在钟鼓楼边乘“倒骑驴”去老城西关街的崇寿寺,原有亭阁房舍百余间的崇寿寺在“文革”时,被夷为平地,独留下崇寿寺塔。它始建于金正元隆年(1156年),为宣徽洪理大师藏骨之所,为八角十三级实心密檐式砖塔,塔高45.82米,塔身八面佛龛,有八佛端座,龛上宝盖各有一组飞天浮雕,线条流畅,形态逼真,各角木檐上悬有铜铃,塔尖呈锥形,穿有五个铜珠。塔身各层挂有数百铜镜,西面悬有铜鼓一面。每当旭日东升,在朝霞的辉映下铜镜反射出万道霞光,数里之外通明可见,给人以神秘之感,前清时期列为开原八景之一,曰:“古塔朝霞”。


宝塔气势恢宏,造型厚重,反映古代女真民族文化。经历了历史的苍桑变迁,宝塔除铜鼓、铜镜在日伪时期被掠夺外,基本保持完好。现崇寿寺正在恢复工程,复建完成后将再现奉天古刹的风采。
 离开老城,着实有很多的感慨。这座曾经辉煌的城市,做过国都,做过辽吉一带的中心城市,做过一个省会级别的城市,如今却变成了一个在地图上都难以寻找的街道级居民区。但在开原人的心中,对古城的深深怀念和记忆却从未消失过。相信老城复建完成后,人们可以再次感受它那明、清时代的文化气息和厚重的历史,这一天已不再遥远。


(转新浪博客北之雁游记)

 
上一篇:原创游记《妈妈的开原老城 ——“锁龙桩”》文/太极娃娃
下一篇:开原老城出土墓志铭 传递丰富历史信息 文/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