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开原风采  >  乡村亮点
《古钟乡愁》
发表时间:2020-01-10     阅读次数:     字体:【
《古钟乡愁》
发表时间:2017/4/5 19:09:18 阅读次数:335




《古钟乡愁》

开原市东部山区上肥地乡上肥地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村落,她一面靠山,三面环水。相传辽国(公元907年—1125年)时期就有先民在这里垦荒种田,后发现柴河上游流域富有“流沙金”,外来的淘金者纷纷来到这里,此地被称之为“肥地”,以后逐渐形成了两个大的村落,就分称为“上肥地”和“下肥地”。

据《开原县志》第二卷记载:民国十年前后,当时老开原城内尚存的寺庙就有30座之多,如:“孔庙、武庙、关帝庙,石塔寺、缘广寺、清真寺”等,另有记载:“外八区诸村,莫不各有祠庙,村落较大者更有多处”,由此可见,历史上的开原,道教与佛教文化如此发达!

可惜的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开原老城各处寺庙受到严重破坏,经历“大跃进、文革”的冲击后,只有开原威远堡的“七鼎龙潭寺”,城内的“清真寺”幸存下来,而道教文化却消失殆尽,只有开原东部山区上肥地的关帝庙的废墟上留下一口古钟,成为这个古村落的珍贵历史见证。

上肥地关帝庙曾经香火兴盛近200年,是十里八村的祈福圣地!关帝庙在上肥地村北侧,南向,四周为垣。庙门一间,左右门各一,正门三间,东、西两间各为泥塑神马一匹。前殿三间,东西户各三间,殿西十八层地狱图,用以警示人们行善积德,宣扬因果报应。庙内东南钟楼一座,悬挂大铁钟一口:上有铭文记载:“开原城东南上肥地 关帝庙铸钟一口 重二百四十斤”、“主持苏合庚 金火已人杨登吾 乾隆三十八年十月吉日造(1773年) ”,庙内西南鼓楼一座,晨钟暮鼓。古钟铭文捐助者姓名六十七位。前殿院中燎炉一尊。庑北斋室各三间,在庙门外,凡正殿门庑均覆黑泥瓦,余均筒瓦,门楹朱红色,梁栋五彩。

上肥地关帝庙遗留下来的这口古钟,历经二百四十四年的风风雨雨,依然被保留下来,实属开原传统文化的一件幸事,更是开原道教文化得以延续的“种子”。

上肥地村虽然处地边远山区,但地理环境非常优越,交通也非常便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村中有两条国家二级公路交叉通过:东、西是开草线;南、北是沈平线。发达的交通,绿色的人居环境,深远的儒家文化,真可谓一处风水宝地!

复建关帝庙“牵一机而动全身”,如果与旅游业和文化部门联动,就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富庶当地百姓。这不仅填补了当今开原道教文化的空白,也会极大地促进开原儒家文化的发展,重现历史上的辉煌,成为一个极具地域特色的旅游、观光胜地。

曾经承载历史的关帝庙古钟应得到相应的保护,是我们原住民的历史,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记忆,这样才不致使传统文化湮灭于历史长河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开原县志》对孔庙和武庙的记载非常详细,武庙的祭祀中,从历史上的岳飞、关羽、赵云到开原县内中华民国时期的忠烈悉数记载。如果征得地方政府的批准,也可以为开原籍那些从红军时期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及新中国成立后在历次战争中或和平时期授予的烈士刻碑立传,这样,不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手笔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又发展了开原特有的地域文化。

上肥地在不远的将来,一个边塞小城-----“肥地镇”必将兴起,成为开原历史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王义(草拟)

2012年6月3日


 
上一篇:2012年大连真武庙李真悟,李常明两位道长来上肥地考察
下一篇:关帝庙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