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古城概况  >  古城记忆
咸州古城清真小学 (又名开原老城回民小学) (1953—1959) 作者 洪德本 (回忆7-13岁时的文章)
发表时间:2022-10-29     阅读次数:     字体:【

咸州古城清真小学

(又名开原老城回民小学)

(1953—1959)

作者 洪德本

(回忆7-13岁时的文章)


小学,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在其前又开设了幼儿园,其后为中学教育。

开原老城回民(清真)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具有回民特色的少数民族小学。经过数百年沧桑变迁,校名几经更改:

明代-1904年之前,为回民家庭式经堂私塾教育和清真寺教育教学;

1904年--1949年,为老城清真小学;

1949年--1968年,为老城回民小学

1968年(在文革中)-2022年(今),为老城小学。


本节将按照回族经堂语与小儿锦文字、经堂私塾教育和清真寺教育、老城清真小学、老城回民小学、老城小学、和结束语的次序,介绍老城回民小学(清真小学)和变迁。


一.回族经堂语与小儿锦文字


回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从以阿拉伯语、波斯语做母语的初期,到明末清初群体性使用汉语做通用语的千年历程中,勾勒出一个民族的成长史。回族在使用汉语的同时仍然保留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属性。这种回族形式的华语汉语,有其自身存在的特点。

1.经堂语

经堂语,可以说是回族的一种语言,因为他包含了民族语言基本元素:其一,说着自己民族的事情;其二,凸显民族精神。经堂语夹杂大量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又用汉语借此来表述民族观点。图7-2为开原老城回民小学66届同学联谊会合影(摄于2019年7月):

图7-2开原老城回民小学66届同学联谊会合影


回族人的文化属性毋庸置疑是伊斯兰,而阿訇们承担起了领袖及导师的作用。阿訇通过每个星期五的演讲,将这种古老的民族创制语言延续发展。近几年,随着学者对经堂语的抢救性保护及完善,很有可能使这种古老的回族语言传承并发展成为实用的语言。

2.小儿锦

小儿锦,是回族独立创造的通用语文字。由于在小儿锦中夹杂了大量阿拉伯语波斯语,使得小儿锦又在某一方面来说属于回族的经堂语和生活用语都包涵的语言形式,说成是一种语言并不为过。小儿锦的基础字母是以“古兰经”字母为基础的。

回族人,分散在祖国各地又根据自己所处的语言区创制了4个独有字母!在中亚的回族(东干族)传承了这种语言文字,并发展成为中亚回族母语,后在苏联时期用“斯拉夫”字母进行拼读,目前仍在使用,属于世界语言支系的一支。


二. 经堂私塾教育和清真寺教育


古代,小学也叫“蒙学”,教授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我国古代小学教育主要是以私塾为主,中国的大部分读书人是靠私塾、而非政府的学校培养出来的。

明代,开原老城回民,以儒家教育方式为基础,开创了家庭式经堂私塾教育和清真寺教育教学。

学生不必经过考试,只需教书先生同意,即取得入学资格;对学生人数、年龄、学习期限、学习内容等均无统一规定和要求。

家庭式经堂私塾和清真寺招收海里凡(学员),经过11至15年学习阿拉伯文、波斯文“十三本经”等等,考核合格者可担任阿訇职,由伊斯兰管理委员会聘任。

家庭式经堂私塾和清真寺招收儿童及回族青年与成年人(学员),经过数月或数年学习阿拉伯文“凯里麦”(词汇)和“伊玛尼”(正信);再学习“杜阿宜”(礼拜专用祈祷词),俗称“乜帖”(意为举义)和学习“亥帖”(古兰经文选)等等每个穆斯林必须掌握的知识,使得学员日后能用阿拉伯文进行简短的书写与交流(《亥帖》与《乜帖》并列,是回族家庭必备读物)。

经堂私塾十分注重蒙童的传统教养教育,强调蒙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讲课时,先生正襟危坐,学生依次把书放在先生的桌上,然后侍立一旁,恭听先生圈点口哼,讲毕,命学生复述。其后,学生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朗读,凡先生规定朗读之书,学生须一律背诵。另外,经堂私塾中体罚盛行,先生经常揪学生的脸皮和耳朵、打手心等。

清末(1901年,清朝:1636-1912),清廷下兴学诏,鼓励地方兴学。

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为兴学让路。

1910年,学部颁布《改良私塾章程》,鼓励劝学所对私塾进行改良,调整私塾的课程、教材、教法,促使私塾向近代小学靠拢。

私塾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出现了距离,受到社会的质疑。提倡新教育的人指责私塾不开设算术、历史、地理、格致,知识覆盖面过窄;教材长期不变,知识老化问题严重。私塾受废科举的直接冲击,纷纷停闭。清末民初,义塾、族塾或者改办小学,或者停办。

经过改良的私塾称为改良私塾,办学介于新旧之间,是从传统私塾向近代小学过渡的教育机构。

图7-3开原老城回民小学毕业师生合影 (摄于1957年)


合影中,从下往上数第二排中间的老师,就是敬爱的刘克敏校长;第一排自左至右第九位同学就是我(作者)的姐姐洪鹤仙(回族,曾任主任会计师)。

1915年(中华民国:1912-1949),商务印书馆为改良私塾设计了一个课程表;其中有修身、国文、算术、读经、体操、游戏。国文、读经为复式教学,其他则与私塾学生合上。

开原老城是伊斯兰教传入辽宁最早的地区。金大定十五年(1175),有回纥移、习、览,自称为“骨思讹鲁朵”三人,至西南招讨司贸易。金世宗将这三位穆斯林安排在咸平府(开原老城),先于山东省90年(据现有文字记载,伊斯兰教于1265年传入山东)。

开原老城也是清真办学最早的回族聚居区之一。由于开原老城回族居住的历史,至少是从金代(1115-1234)开始,所以按照回族人的教育惯例,此时就已经开始了经堂清真教育。

开原老城东大街,有一所刘景川先生回民私塾馆;南大街有一所马三先生回民私塾馆;这两个回民私学馆沿袭旧制教学,是回民办教育的具体实例。


三.老城清真小学


1.老城清真小学

初等教育,是正式教育的肇始,也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清末民初,开原回族初等教育有较大的发展。

为了让回族子女便于学习,提高回族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改变“穷回回”的贫穷落后面貌,老城回族丁乙青(前清秀才),于清末民初(光绪三十年,1904),提议建立一所回民清真小学。

该倡议立即得到了老城广大回族的支持,纷纷献策、捐款、筹划办学。老城回族长老推选丁乙青秀才为老城清真小学的董事长,聘请回民刘井川为校长,另外聘请了两名回民贤才为教师。

在老城回族丁乙青的主持下,在乡老张果臣、丰厚粮站掌柜王子厚、義涌掌柜金梦周、丁磨坊点心铺掌柜丁福堂、和韩统五等,六名有识之士的回族前辈的积极努力下,在清真寺东侧阔开门庭,做“老城清真小学”校址,建了五间简易坐北朝南正房做教室,配齐了黑板、讲台、桌椅、和教学等用具,并招生了两个班的回族学生上课,建成了老城清真小学。

历任老城清真小学的校长,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依次为,刘井川(老城回民)、杨占一(铁岭回民)、张明(铁岭回民)、光荣(老城回民)、杨桂华(老城回民)、王哲儒(老城汉民)、马国璋(老城回民)、刘克敏(老城回民,1953-1959年,我念书时,为回民小学校长)……

历任校长和教师们都能勤恳地从事民族教育工作。他们通过辛勤工作,给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回族优秀人才,后人永远纪念他们,感谢他们。


2.清真小学办学资金

开原老城清真小学房产所有权归清真寺,属于广大回族信教群众集体所有。

当时,清真寺有房地产田园和其他寺产,属屠宰户的牛蹄子归清真寺,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可以为学校提供一部分资金。另外,一些回民群众通过捐助为学校提供了一定的捐助。这些资金用于老城清真小学聘用教师、学生学费、和学校的其他日常开支。图7-4为作者夫妇与女儿和外孙合影(摄于2005年):

图7-4 作者夫妇与女儿和外孙合影


由于老城清真小学建成后,回民小孩免费上学(义学)并供给书籍、文具用品,自民初开始办学至停办公家不收分文;又由于家庭十分困难的回族小孩和成人也能上学,并且按照回民的生活习惯生活,吃饮十分方便;因此,要求上学的回民小孩和成年人越来越多,学生逐年增加。

然而,与封建社会的汉族女子一样,回族女孩循规蹈矩,收敛言行,上学念书的少;并随年龄增长而辍学率升高,同时,早婚的习俗也是影响回族女童继续深造的一大障碍。

但是,随着清真小学的的举办,使得女性逐渐解放思想,到老城清真小学学习的回族女孩越来越多。老城清真小学学生的年龄参差不齐,学习的时间也有很大的伸缩性。


3.清真小学教学内容


3.1.清真小学教学内容1

最初,老城清真小学开设的课程有阿拉伯文、《古兰经》、读经、讲经、修身;以基础教育为主,所使用的阿拉伯文教材共计四册,初小学习一至三册,高小学习第四册。

第一册教材是“阿拉伯文字母与发音”。

第二册教材的名称叫“开梨麦”,意思是阿语“词汇”。

第三册教材名称叫做“车哈尔(雷)fai速里”(波斯语),意思是“四篇要义基础教育”。

老城清真小学高小内容是进一步巩固阿语知识,它是通过对《古兰经文选》《亥帖》的学习而得以巩固的。

这四本小册子学习结束,高小课程相对就算结业。如果按照普通制小学教育,老城清真小学的学业应该举行毕业典礼了。事实并不尽然,喜欢学习的,一方面深究法学法理知识,另一方面熟读《古兰经》其他章节,这需要相当漫长的时间,有人为此付出一生的努力。


3.2.清真小学教学内容2


后来,在近代新思潮的影响下,清真小学逐渐采用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按照时代的要求进行教学。如学制也像一般小学堂一样,由清末的“癸卯学制”改为了教育部颁布的“壬子学制”,即初小4年,高小3年。老城清真小学除经汉文并授不同于社会上一般小学外,其他大致是一样的。

课程设置大致仿照社会上兴起的新式学堂。学校开设的课程有前面介绍的阿拉伯文、《古兰经》、读经、讲经、修身,并附加一些国文、算术、图画、音乐、体育、历史、地理之类课程。高小增设历史、地理等课程。

开原回族有识之士在清真小学教育的基础上举办义学,讲授汉语、阿拉伯语、经学和回族礼仪等。

1916年(民国五年),老城清真小学又新增修建教室六间(东厢房),并扩大了操场,分四个班级,免费招生回民小学生为180-200人。

清真小学是民办全日制的正规学校。

清真小学自成立时起,就是男女生合班上课。

1941年,由于日本人进行奴化教育,日本人金川将老城清真小学强行并入北街复余文田第四小学。图7-5为回族金希武教授编著的《公差及技术测量》书籍:


图7-5回族金希武教授编著的《公差及技术测量》书籍


4.难能可贵


从清末明初开始办清真小学,到1941年停办,创办清真小学的发起人回民丁乙青秀才,一直担任老城清真小学的懂事长,鼎力相助,无条件地奉献于教育事业,实为难能可贵。

这位老城回族乡佬,博学多才,为人忠厚,乐善好施,心胸开阔,有远大的理想,为老城清真小学的建设和开原回族人的文化水平提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时,回民家长对孩子学习特别支持,伏假(暑假)时,还叫孩子到小学校、或者到清真寺,学习一些民族宗教知识。老城清真小学,为后来的老城回民小学的建立,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回族金希武教授的报国路


5.1.回族金希武教授


回族金希武教授(1910-1979),从开原老城清真小学起步求学之后,接着就读开原中学和东北大学,又赴美留学研究航空技术;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精仪系主任,编著有《公差及技术测量》《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书籍,清华大学副校长艾知生是他的学生。

金希武的儿子金笠铭教授(1944年10生),清华大学城规研究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规划系主任,曾绘画清华校园。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金希武教授的孙女金蓉,特意回故乡素描绘画了他爷爷的报国求学路10幅画像,并由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1916-2009,曾任原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常委),在自传中提到,在西南联大教授发动机课程的金老师告诉他们,要注重阅读国外最新的科技刊物,了解和学习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及科研成果。这对他的影响很大。他说的这位金老师就是金希武。


5.2.回族金希武教授的报国路


回族金希武教授于1919年(辛亥革命前夕),出生于开原老城南街的油坊里,与我们洪家是邻居,金成长点心铺是他亲戚开的。开原老城有一座回族百姓集资建的清真小学,回民孩子免收学费。小学堂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书籍,教授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鼓励他们加强体育锻炼,强身健体。回族金希武教授就是从这里开始了求学之路,经过开原中学、东北大学、和一系列学校的学习,成绩一直优秀。1930年,金希武20岁时,从大学的土木专业改学机械航空专业,开始学习、研究、和设计航空发动机器。

要学好航空,需要扎实的基础,因此他以顽强的毅力攻读物理学、空气动力学、和自动控制等学科。图书馆是他最常去的地方,去博览群书,翻阅大量科技专著和刊物。

1934年,金希武脱颖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东北青年公费留学助学金,赴美国深造,准备以实业报国。同期赴美的公费留学生还有钱学森。(留学考试报考对象限定为,国内外公立或已立案私立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东北学生)。图7-6为作者与妹妹合影(摄于2019年6月):


图7-6作者与妹妹合影


图中自左至右依次为沙磊(回族,59岁,曾任中医大夫)、洪鹤颖(回族,74岁,曾任中学讲师)、作者(回族,76岁,曾任教授)、和洪鹤英(回族,60岁,曾任市供销监理)。

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因为金希武学习过于刻苦,只身体与不顾,因此大病了一场。在异国他乡,导师一家人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航空专业的硕士学位。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金希武毅然回国,并从美国带回一批国内急需的专业设备,来到祖国的大后方-偏远的湘西小镇。金希武和留学归来的科技精英们一起,以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慈诚之心,培养了很多国家急需的机械方面的人才。

无论在哪里工作,金希武始终奔波忙碌,他积劳成疾又一次病倒了,生命危在旦夕。医生切掉了金希武的几根肋骨,挽救了他的生命。医生说他最多还能活五年,金希武依然不顾疾病,靠惊人的利益毅力钻研着,1979年在北京逝世。人们评价金希武教授是:“不是院士,但超过院士”。


下面,我将介绍继“老城清真小学”之后的“老城回民小学”及其变迁。


四.老城回民小学


1.回民小学


1949年新中国解放后,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在老城清真小学的原地址恢复了老城回民小学。

老城回民小学,地处老城少数民族穆斯林聚集地—回回前营子、回回后营子、和回回东南营子附近,老城清真寺东院。

学校有9间简易平房,六个年级,100-200多名回族学生。

在老城回民(清真)小学建校几十年的历史长河中,培养了几千名回族学生,桃李满天下,堪称民族教育的摇篮。

1953年,我念书时,老城回民小学位于老城东街清真寺的东侧,校长是刘克敏老师(老城回民)。

1955年7月-1957年7月,由回民小学刘法英同学(曾任新疆阿克苏市秘书长,于2016年在新疆归真),担任老城回民小学少年先锋队大队长。

1957年7月-1959年7月,由作者(洪德本,76岁,曾任大学教授)担任老城回民小学少年先锋队大队长。

1959年7月-1962年7月,由洪鹤颖(大妹妹,74岁,曾任中学讲师)担任老城回民小学少年先锋队大队文娱委员。


2.教学内容


老城回民小学除经汉文并授,不同于社会上一般小学外,其他大致是一样的,如初小4年,高小2年。老城回民小学开设的课程有国文、算术、音乐、体育、历史、地理,并附加一些阿拉伯文、《古兰经》、读经、讲经、修身之类课程。开原回族中的有识之士在经堂教育基础上举办义学,讲授汉语、阿拉伯语、经学、和回族礼仪等。图7-7为学会做饭的喜悦(2016年摄于休斯顿):

图7-7学会做饭的喜悦

图中,自左至右依次为作者的小孙女洪梓曦和大孙女洪梓晴。


老城回民(清真)小学的建设,渗透了历任校长、教师们的辛勤耕耘,凝聚了广大老城回民群众对回民教育的殷切期望。

学校在不同时期的办学实践中,立足于民族教育之中兴,追求卓越,励精图治,显示了极强的科学教育思想和鲜明的办学风格。


3.体罚


从1953年我上小学开始至今(2022)已70年了,许多少年的记忆仍经常浮现在脑中,将在下面的几节中逐一加以介绍,现仅简单的介绍一下当时常见的“体罚”故事。

老城回民小学老师体罚学生的很少,打骂学生的却时常有之,教鞭敲头是最常见的,还有粉笔头射头等,也偶用罚站、不许进门、和留校等。

学生在学校受到体罚,回家不敢告诉家长。家长知道了,多半会说:“该,谁叫你不听话”。很少有护孩子的家长为体罚之事去找老师。我校的刘克敏校长有个外号叫“刘二板”。他体罚学生是先大声训斥,后用教鞭打学生的手心两下震慑学生。

国家教育部门早就公布了老师职业道德规范,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包括踢打和辱骂学生。后来,刘校长受了上级领导的批评,做了检讨,整个学校全面禁止了体罚学习。


4.并校


1967年(在文革中),开原县政府又取消了老城回民小学,将老城回民小学的学生并入老城线河小学(老城中心小学)、文庙小学、石塔小学、和扶余小学等,4所小学校(扶余小学也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撤销),结束了老城回民(清真)小学建校五十多年的历史。当时,二妹妹洪鹤云正在老城回民小学二年级读书学习。


五.老城小学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幼儿人口比重下降,小学生源减少,开原各区、镇、村小,开始撤并,很多地方仅保留寄宿制中心小学。2003年,开原实施教育改革,城乡中小学校全面落实“普九”规划并校。截止到2006年,老城镇线河小学、文庙小学、石塔小学、等3所小学校全部并入老城小学(崇民学校-张学良提词),结束了老城这几所小学建校几十年的历史。这使得分布在城内四个街区和城外路途遥远的学生上学极为不便。

老城小学(崇民学校),座落在开原市老城街石塔社区,开原旧八景之一“古塔朝霞”美丽的风景区,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五层教学楼建筑面积4,253平方米,其中有远程教育室、微机教室、图书室。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06名,汉族、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锡伯族、维吾尔多个民族的学生1,336名,教学班级26个和8个幼儿园学前班,学龄前儿童300名。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环境良好,配备了先进教学设备。

老城小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51年的开原县石塔完全小学;1954年更名为石塔小学;1978年改称老城镇中心小学;1996年改称老城小学(崇民学校,老城街中心小学)。图7-8作者在小学时的留影(摄于1955年6月11日):


图7-8 作者在小学时的留影

图中下行,自左至右依次为母亲、伯母、老姑;上行,依次为作者和姐姐(洪鹤仙)。


六.结束语


1.结束语


本节介绍了开原老城回民(清真)小学,回忆清真教育,数百年沧桑变迁,和学校名几经更改。

明代-1904年之前,为回民家庭式经堂私塾教育和清真寺教育教学。

1904年--1949年为老城清真小学。

1949年--1968年为老城回民小学。

1968年-2019年(今),并入老城小学(崇民学校,老城街中心小学)。

从上诉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开原老城回民(清真)小学的变迁”;也可以看出:“开原老城回民(清真)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具有回民特色的少数民族小学”。


2.感言选摘


2.1.刘国君(2019年12月27日):作者?大作不仅是回忆录,而是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展现与弘扬。我第一次听到老城的回民小学有自已民族文化语言课,开原真的了不起,感谢德本为家乡历史文化做出的奉献!(注释:刘国君,高中同学,曾任青岛黄海学院船舶与交通学院教授)。

2.2.姚民昌(2019年12月27日):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写出的历史才是一部真正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德本的回忆应当记录到开原的县誌中,开原的回民很多,而且他们能保属自己民族生活的习性,这个非常难得。(注释:姚民昌:开原高中同学,曾任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2年10月26日星期三(第四稿)

于北京



责任编辑:王义




 
上一篇:开原老城金线河及金线河水流向 文/霍英敏
下一篇:《追溯开原老城前进中学》 作者/霍英敏(开原市历史研究学会 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