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古城概况  >  古城记忆
《写意开原》之:千年咸州 制作出品/戴为众
发表时间:2017-02-21     阅读次数:     字体:【



《写意开原》之:千年咸州



追述一个地区的历史,大多从一座城开始。城,意味着中心。离开了这个支点,很多话题就难以展开。

古代开原的中心,就在现今市区北行4公里的开原老城。这个占地3平方公里的古城,曾经是辽、金、元、明、清五朝重镇,一度成为夫余、大金、东辽、东夏四国都城。在起起落落之间,记录了东北大地改朝换代、物竞天择的变迁。

远眺咸州古城

迎恩门回望

迎恩门南望

据史料记载,开原成形的古城,修筑于辽天显元年(公元926年),至今已逾千年。最初是一座土城,取名郝里太保城,边长只有一两千米,位于现在老城的东街北部。

高句丽时期的方城遗址一

高句丽时期的方城遗址二

高句丽时期方城遗址上的瓦砾

高句丽时期的方城遗址三

高句丽时期方城遗址边上的小村庄

高句丽时期方城遗址边上民居

那时的城,首先是军事单位,然后才有政治经济功能。这座以契丹猛将、渤海太保郝里名字命名的城,实际上就是耶律阿保机安插在东北女真地面上的堡垒。彼时,以女真人为主体的渤海国被征服后,为绝后患,辽太祖以开原划界,将其强宗大姓数千户南迁,以分其势,使之不能相通。开原以南的女真人,史称熟女真,以北称生女真。

辽代崇寿寺塔

塔身佛龛

塔身装饰

塔身饰物

公元1019年,辽调整区划后,这里改称咸州城,隶属东京道,下辖咸平诸县。别看它规模不大,却是当时东北大地屈指可数的城池,这也是开原古称"咸州"之源。

辽以后是金。可圈可点的故事并不是城建,而是战争。这个马鞍上的王朝,国初无城郭,只设毡帐,象征性地在开原立国后,一路狂飚突进,让中国在魏晋南北朝之后,再一次划分出南北朝。其后,开原被设为咸州路都统司(相当于省级建制)。可以想象,1127年那个5月,宋朝皇帝和百官宫眷近三千人被押解北上经行开原时的场景,那是咸州城第一次万人空巷。今天,作为历史见证的锁龙桩,从北宋御花园"艮岳"劫掠来的战利品"仙石云屏",已成了市民眼中的一景。透过这些,我们看到了一个王朝的背影。

从艮岳掳来的战利品之仙石云屏

绑缚徽钦二帝的锁龙桩

古城古建一角

元代,这里叫开元城。统治者舍弃旧城,在老城西关另建新城,仍为土筑,规模有所扩大,随后将远在女真故地的开元路的建制和地名一并搬了过来,开元路至此落地生根。公元1286年,忽必烈在开原设立东京行省(即后来的辽阳行省),开原首次擢升为东北的军事、政治中心。可仅仅过了五个月,东京行省即告夭折。开原的身价随之暴跌,由路而府,由府而县,直到元末才重归开元路建制,领七县:咸平、新兴、庆云、铜山、清安、荣安、归仁。

元建开元城遗址一

元建开元城遗址二

元建开元城遗址三

历史进入有明一代,据说"元"字犯了朱元璋的名讳,开元悄然转身为开原。这是"开原"这一地名首度载入历史,至今已六百余年。

610年历史的清真寺

清真寺之一

清真寺之二

清真寺之四

清真寺之三

彼时的开原,受到了空前的关注。最明显的变化,是城池全面升格。周12里20步,高3丈5尺,东移后的新城,城垣由青砖包砌。这样的规制,在广袤的大东北,除了辽阳,就是它了。十字街将城内分成四块,每面城墙正中设有城门,上面建有砖木结构的城楼,东曰阳和,西曰庆云,南曰迎恩,北曰安远。每座城门外侧均有半圆形瓮城。它的中心是一座钟鼓楼,白天报时,遇到敌情时报警。城内机关俱全,还有诸多庙宇、牌坊。开原古城的格局就此奠定。

修复后的钟鼓楼

鼓楼之下

古城古建之一

古城古建之二

古城一景线河烟柳

开原,此时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兵家重地。幅员相当广阔,东起英额门(现属清原县),西至彰武台(现属法库县),统辖开原卫、三万卫、辽海卫、安乐州和自在州。万历年间,时任开原兵备道左参政的冯瑗在他的军事地理专著《开原图说》中,首次提出了"开原疆场"的概念,战略地位由此凸显。

开原控带外夷图

源自冯瑗之开原图说

开原上世纪三十年代航拍图

清代,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建县时,全县人口4.3万。毁于努尔哈赤战火的开原城,直到乾隆、道光年间才得以重建和修补。对安定了大后方的清王朝来说,开原成了帝王巡幸时的一处过眼风景。

古城卫星云图中的布局

清初古城分布平面图

清末古城墙

清末古城外

远眺清末古城

清末古城大水

清末城内路边小石塔

清末崇寿寺

开原城的衰落,自上个世纪初南满铁路通车开始。1905年3月,日本秋山支队进驻开原,从沙俄手中接管了小孙台的租借地,置满铁附属地。1939年,开原县公署由老城迁到小孙台。处于铁路沿线的小孙台已经从一个简陋的大车店,迅速膨胀成一个大城镇,进而成为县治所在地。此后,古城则因偏离铁路而成了角落。

民国时期钟鼓楼

日俄战争时期古城东街

古城东街雪景

日军战领下的古城东街

本已被边缘化的古城,衰败的脚步并未停下。那是一场全民性的拆城运动,1958年和1965年,先是拆城门,后是拆城墙,最后是庙宇和署衙。鼓楼最后一块砖,终在1969年被拆除。

今日古城街景之一

今日古城街景之二

今日古城街景之三

古城遗址之一

古城遗址之二

古城遗址之三

古城遗址之四

残存城砖的古城遗址之一

残存城砖的古城遗址之二

古城墙内芯为夯土版筑之一

古城墙内芯为夯土版筑之二

古城东南角遗址

古城护城河

其实,开原古城,已经不单单是冷兵器时代的一个战争堡垒,它承载了许多战争以外的东西。每一次烽火,可以摧毁城市,却不能把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文明泯灭。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原古城是开原的祖根。它在每个开原人的心里珍藏着,它与开原的历史重叠在一起,把这片乡土垫得很高,让我们仰望,把精神积淀得很厚,让我们回味。

古城人家之一

古城人家之二

古城人家之三

古城人家之四

古城人家之五

今日古城街景之四

制作出品/戴为众,欢迎提供老照片及线索

 
上一篇:开原,东北人的“生产车间” 制作出品/戴为众
下一篇:《写意开原》之:长城的足尖 制作出品/戴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