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古城概况  >  古城记忆
尚阳堡流人与柳条边 文/刘兴晔(辽宁·开原)
发表时间:2018-12-16     阅读次数:     字体:【


尚阳堡流人与柳条边

文/刘兴晔(辽宁·开原)


清初,开原尚阳堡与宁古塔、卜奎等地,皆以流人著称。尚阳堡流人及家属,人西逾万,拥挤在尚阳堡弹丸之城,他们在此几十年,不为种田打猎,大家都在干什么?

尚阳堡

清代名城尚阳堡,以罪犯流放地而著称于世。明代称靖安堡,是辽东边墙内的屯兵堡。清代改称尚阳堡,初设柳条边外,后扩为边里。尚阳堡座落在开原东四十里清河北岸,今铁岭市清河区境内佟家屯南3里处。康熙版《开原县志》载:“尚阳堡,城东四十里,周围三里,南北二门,旧名靖安堡。”

免死人犯发配尚阳堡

后金天聪七年(1633)八月六日,赫图阿拉城守将捉获明朝盗参犯人49人,其中30人被流放到开原尚阳堡。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到康熙二十一年(1682),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清朝的所有免死犯人都发配到尚阳堡。虽然康熙九年(1670),清朝廷见流放尚阳堡的罪犯“贫者殊多”、“冻毙于路”,提出每年“十月至次年正月及六月间,停止向这里流放罪犯”,但是向尚阳堡流放罪犯始终没有停止过。尤其是顺治朝的流人,主要发遣地点是尚阳堡、威远堡、奉天、开原、铁岭、辽阳、抚顺等地。当时的人对此的记载是:“国初,流人皆安置尚阳堡,故迁谪诸缙绅多寄居铁岭,设牛录统之。康熙初设立州县,遂改为民。至今流徙户口皆发承德、辽阳、铁岭、开原四州县矣。”

尚阳堡流人数量

尚阳堡流人有史可考、有据可查的流放记录包括:自顺治三年(1646)至康熙七年(1668),由刑部衙门发遣尚阳堡的男子为2654人;自顺治十一年(1654)至康熙七年(1668),由督捕衙门发遣尚阳堡的男子为661人,共计3315人。仅康熙七年尚阳堡就有因抗清反清的流徙来此的犯人达3500余人,连同家属共5914人。如果算上受到株连的家人和仆人,估计此时尚阳堡的流放人数就达到万人左右。

尚阳堡流人在此干什么

发遣到尚阳堡的流人类型包括:经济犯,如贪官,即贪银两、贪钱财、隐匿人口者;反叛者,即反清、抗清者;思想犯,即文字狱案犯。

  一些流人是仕子官宦,其中少数文人学士在劳作之余坚持写诗作赋,著书讲学,纂修志书,行医治病。这毕竟是少数人,且不是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记载从事上述职业的不过百八十人。

一部分人到此就是“与新披甲人为奴”,没有人身自由,供奴隶主驱使,为主人创造财富。

  大多数流人到这里来不是自由民,不似封建农民过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而是在此服劳役。这大批量的流人,不是种地那都在干什么,至今少有人探讨。

流人修筑柳条边

“柳条边”的发明专利权非皇太极莫属。清朝最早修筑柳条边的时间,是皇太极崇德三年(1638),即向尚阳堡发配流人的第五个年头。而柳条边初建与展边最集中的时期,就是顺治和康熙两代,这也正是向尚阳堡发配流人最集中的时间。清初开原,一直是柳条边极北边地。

柳条边始筑于皇太极崇德三年,完工于康熙二十年(1681)。历经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用时四十三年整个工程基本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所需劳力必然众多,那么如此众多的劳动力从何而来呢?

清初东北人丁,大都“从龙入关”,这种情况下,关东“野无农夫,市无商贾”。有的学者考证,当时东北剩下人口不足40万,不及今天一个中等县,全省不足8万人。一时间出现了人烟稀少、地广人稀的情形。到乾隆18年(1753),满清己经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近百年“发展建设”,借用阎崇年的话说,可谓康雍乾“鼎盛”之时。此时关内各省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平均24人,而辽沈地区每平方公里仅为1.7人,吉林、黑龙江尚达不到此数。可以说整个东北地区还是一片荒无人烟不毛之地,不可能为如此浩大的工程提供众多劳力。

修筑与守护柳条边,工程浩大,费时费力,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清初顺、康、雍三朝发来东北的流犯有几十万人,这些流人多数判决词里都有一句话:“给披甲人为奴”,发配到东北给八旗兵为奴。而多数流放地点,如尚阳堡、开原、铁岭、抚顺、威远堡、英额门、兴京、辽阳、锦州、船厂、乌拉、都伯纳等,都在柳条边沿线,或距离不远。如此众多的劳力全是因反清抗清及“逃人”等获罪被流徙到此的“犯人”,挖壕沟及修筑土堤等工程就由这些“犯人”承担。这与历代屯田实边、修筑长城大运河等一样,这种“国字号”工程往往都是由“劳改犯”做主力军。

三藩兵丁守边台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东北修筑柳条边工程已经基本告竣。近二十万三藩兵丁如何安置,而柳条边原由满洲八旗兵驻防的边门、边台、驿站、马场,就由吴三桂的部下充代台丁、站丁,从事戍边、修边等劳役。清代柳条边边台并不像墩台与烽火台一类的土台子,而是柳条边区域性的行政管理机构驻地。每个边台设台丁150名至200名,是“由汉人入籍人充之,种地免税”,俗称“边台人”。

尚阳堡添设佐领

积年流徙人,除在铁岭系佐领刘国彪所辖不议外,在尚阳堡者应设佐领一员;在卫(威)远堡与开原相近应设佐领一员;在抚顺者应设佐领一员,连盛京兼管此编过佐领下短少者,应将以后流徙人补给。但新编佐领若设立佐领、骁骑校、笔帖式等,所管之人不多,又需俸饷,应令刘国彪等遴委能干什库四名,驻铁岭、尚阳堡、卫(威)远堡、抚顺等处。令刘国彪等驻盛京总管。其以后流徙人,验看此四处均匀安插,候居住人多,应编佐领再行酌议。

流人出钱认工赎罪

清初清廷以稳固“发祥圣地”为名征用八旗役丁修筑柳条边墙,后来则改用关内大量流人。流人们大多数都得劳作服役,从事修边、耕种、放牧等繁重的体力劳动,只有少数家境殷实者有能力出钱认工赎罪。据《清圣祖实录》载,奉天府尹张尚贤奏称:“近有流徙人犯修造工程赎罪之例,有力者已认工程。”即指柳条边的兴建工程。可见,柳条边主要是由流徙罪犯修建而成的。

宽释人犯

康熙皇帝第二次东巡时,亲眼目睹了罪犯在冰天雪地里难以生存的实际情况,圣谕:“顷以逆寇歼灭,海宇荡平。朕躬入盛京,展谒永陵、福陵、昭陵以告成功。因而巡行边塞,咨询民间疾苦。东至乌喇地方,见其风气严寒,由内地发遣安插人犯,水土不习,难以资生。念此辈虽戾于宪典,但既经免死,原欲令其生全,若仍投畀穷荒,终归踣毙,殊非法外宽侑之初念。”

又谕“朕心深为不忍,以后免死减等人犯,俱着发尚阳堡安插。其应发尚阳堡人犯,改发辽阳安插。至于反叛案内应流人犯,仍发乌喇地方令其当差,不与新披甲人为奴,以昭朕轸恤民隐哀矜保全之意,尔部遵谕行。”

特谕户部、刑部:“奉天府、宁古塔等处除十恶死罪不赦外,凡已结未结死罪俱着减等,其军流徒杖等俱著宽释。”

赦免流人

遣戍尚阳堡的流犯王廷试,其子王德麟拦驾向皇帝申诉:其父因窝藏逃犯被流放,但今已老迈,恳求将其父发回原籍,愿以身代父罪。当时督捕衙门议不准行,康熙却认为“情实可怜”又逢圣驾,难得向皇上陈述的机会,况且“其父子又俱系读书人”遂命“一并发回原籍”。因遭诬陷而流放盛京的才子陈梦雷在康熙东巡盛京祭祖时,因为敬献《神功圣德》诗取悦了康熙皇帝,被释放回京,担任皇子的老师,帮助皇子编成中国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得罪吴三桂后流放尚阳堡(一说盛京)的郝浴,晋见东巡的康熙皇帝,于三藩之乱暴发不久也被平反,官复原职。两度发配关东的陈之遴死在戍所,夫人徐灿向东巡的康熙求请,得以为夫扶榇奉骨而还。丁澎等许多人犯被流放尚阳堡若干年后,也被赦免回籍。


(本文经作者同意转载并整理)


 
上一篇:《清朝时期日俄战争在开原》 文/高清林(辽宁·开原)
下一篇:《尚阳堡周边的历史文化及其它》 ——尚阳堡流人文化论坛发言稿 文/高清林(辽宁·开原)